松下GX7:专业操控与卓越画质的完美结合
在数码相机领域,松下作为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,一直致力于创新与突破。其中,松下GX7作为M4/3系统数码单电相机的佼佼者,凭借其专业操控性与卓越画质,赢得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青睐。本文将深入探讨松下GX7的独特魅力,带您领略这款相机的非凡之处。
一、外观设计:专业与创新的碰撞
松下GX7在外观设计上可谓匠心独运,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专业与创新的结合。其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枚可90°翻折的电子取景器,这在微型单电相机上尚属首创。这一设计让使用者能够在任意角度进行拍摄,大大提升了拍摄的自由度和灵活性。此外,GX7的热靴接口采用通用接口,便于外接各种专业配件。尽管在接入外置闪光灯时可能会阻挡电子取景器的翻折,但考虑到其内置的机械式弹起结构闪光灯,这一小瑕疵并不影响其整体的专业性。同时,GX7的液晶显示屏也采用了独特的翻折设计,虽然没有为自拍达人设计180°的翻折角度,但其双角度翻折功能足以满足大部分拍摄需求。
二、操控体验:便捷与高效的典范
松下GX7在操控体验上同样表现出色。其前后双拨轮的设计,让用户在控制光圈、快门时更加快捷方便。同时,操控拨轮、开关和按键之间的空间布局合理,使得用户可以轻松触碰到所需功能,无需频繁进入菜单进行繁琐设置。值得注意的是,GX7的按键布局充分考虑了人体工学原理,使得长时间拍摄也能保持舒适的握持感。此外,GX7还支持触控操作,用户可以通过触摸屏幕进行对焦、拍摄等操作,进一步提升了拍摄的便捷性。
三、画质表现:细腻与真实的交融
作为一款专业级的数码相机,松下GX7在画质表现上同样不容小觑。其搭载了1600万有效像素的Live MOS传感器,配合先进的图像处理器,使得GX7在高感光度下的成像质量远超以往M4/3机型。在实际拍摄中,GX7的色彩还原非常真实,自动白平衡也非常准确。无论是光线充足的户外环境,还是室内暗光场景,GX7都能捕捉到清晰细腻的画面。同时,其对焦之快也令人印象深刻,即使在错乱复杂的光线下也能迅速捕捉清晰的图像。
四、功能拓展:多样与实用的并存
松下GX7不仅拥有出色的画质和操控体验,还具备丰富的功能拓展性。其支持Wi-Fi连接,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远程控制相机进行拍摄,或直接将照片传输至手机进行分享。此外,GX7还支持多种拍摄模式,如创意滤镜、全景拍摄等,让用户在拍摄过程中拥有更多创作空间。同时,GX7还具备强大的视频拍摄能力,支持高清视频录制和多种视频编码格式,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拍摄需求。
五、总结:专业与性价比的典范
综上所述,松下GX7作为一款专业级的M4/3系统数码单电相机,在外观设计、操控体验、画质表现以及功能拓展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。其不仅满足了专业摄影师对于画质和操控性的高要求,还兼顾了普通用户对于便捷性和实用性的需求。尽管在上市之初,GX7的套机价格相对较高,但考虑到其出色的性能和丰富的功能,这一价格仍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。对于追求专业操控与卓越画质的摄影爱好者来说,松下GX7无疑是一款值得拥有的相机。
松下gx7闪光灯怎么开啊
首先要保证不是用的电子快门,也不是静音模式。
在菜单的 “拍摄”那栏(图标是个照相机的),大约是在第3页吧,有闪光灯的选项,里面可以设定,通常设成“打开”,模式用TTL就行了。
另外,有些自动场景模式是不支持闪光灯的,所以最好用P档,或者A、M档这样的手动模式。
松下GX7真机效果图曝光
经常有内部消息曝光的日本Digicame网站最近刚刚曝光了来自松下GX7新品相机的高清效果图。图片中GX7定位是高端数码相机,有点仿照3/4的L1相机,整机外观看上去非常坚固和优秀的握持手感。GX7采用银黑色机身,搭载了一支最新发布的20mm
f/1.7
II镜头,外观与早前公布的工程设计图基本一致,搭载可翻转电子取景器,机身背面布局隐隐约约还能看到富士X-M1的影子。
GX7将会装备一个1600万像素数码Live
MOS传感器,装备3英寸104万像素翻转(80度)屏幕,ISO值最高能够达到25600,快门能够达到1/8000。另外,GX7拥有纯黑、银黑两种配色方案,其视频录制质量与松下顶级机型GH3相同,最高连拍5fps,支持峰值对焦功能,276万画点高分辨率电子取景器,并可在“非常暗”的光照条件下正常对焦。
据悉,这款松下GX7将于9月份正式上市,单机售价1000欧元(约合人民币8100元),同时还有14-42及20mm两种镜头套机可供消费者选择。
松下GX7详细参数
l
1800万像素传感器,其中有效像素1600万
l
支持机身防抖
l
最高快门1/8000s
l
5fps连拍
l
支持暗光环境对焦
l
高分辨率电子取景
l
可翻转液晶显示屏
l
支持Wi-Fi、NFC功能
l
峰值对焦
l
内置立体声麦克风
相机求推荐,本人有松下GX7+25 1.4镜头,升级了A7加24-70 f4,想拍人文和孩子。
楼主已经升级到A7,推荐中有“全幅”、“便携”、“追焦”和“ 人文主题”的要求,所以推荐有些困难,但我尽量根据楼主的要求作点推荐。
1、从目前的机身来看,只有索尼符合楼主“便携”的要求。佳能、尼康和宾得的全幅都是单反,与“便携”没有半毛线关系,即便以复古、轻巧为为卖点的尼康全幅单反DF机身,其实也不“便携”,而且追焦性能较弱;徕卡M全幅旁轴相机虽然符合“便携”的要求,但徕卡的操控性能从来就没有领先过,旁轴的“追焦”能力更是较弱,甚至都不如A7,徕卡便携相机徕卡Q的追焦也很弱。因此,符合“便携”要求的全幅机身只能从索尼的无反(微单)中选;
2、从对焦性能、合焦、追踪区域、快门时滞等操控方面说,松下GX7已经属于比较好的,松徕25F1.4虽然比松下镜头的对焦稍慢,但依然属于一流行列,超越GX7的操控性能的全幅便携机身,只有索尼A7RM2比较合适。
从楼主例举的几款相机看,奥巴pen f的操控水准与GX7基本持平,而且画质明显不如全幅,唯一的优点是颜值很高,但价格不便宜,仅为颜值买单不太值得,建议排除;适马SDQ有两款,一款是半画幅、另一款是H画幅,X3传感器的画质比较惊艳,但需要全部用RAW格式拍片,后期比较麻烦,且高感非常弱,人文主题的光线一般都不理想,SDQ在这样的光线下拍摄,成功率不是太高,总不能带着脚架拍人文,而且X3相机的操控从来就没有好过,无论是适马单反SD1M、适马无反SDQ还是适马便携机DPQ/M,追焦不好,况且适马比较好的镜头ART系列都是基于全幅画设计的,用在SDQ机身上视角并不理想,建议排除;A7R的操控很普通,弱光对焦蛋疼,“追焦”性能比较差;A7M2只是比A7多了五轴防抖,对焦系统是一样的,改进的只是检测算法,对焦性能稍许提升,与A7相比没有并本质区别,剩下的只有A7RM2的操控符合“追焦”的要求;
3、推荐A7RM2机身的理由:第一,399个相位检测对焦点+25个反差检测对焦点的增强型混合自动对焦系统,“追焦”十分给力,与A7的“117点(相位检测自动对焦)/25 点(对比检测自动对焦) ”差别巨大;第二、优化的5轴防抖系统,对人文拍摄的稳定性帮助极大;第三、全画幅Exmor R CMOS背照式影像传感器,使得像素高达4000万的高感依然给力,这是世上第一款背照式的全幅传感器,具有里程碑意义;
4、关于镜头。索尼无反的镜头群比较令人烦心,比较好的镜头是蔡司50F1.4、蔡司35F1.4、蔡司85F1.4、蔡司16-35F4、蔡司55F1.8、蔡司Batis25F2、索尼24-70F2.8GM、索尼70-200F2.8GM,但价格昂贵,比其他品牌相同素质的镜头要贵得多,性价比很低,而其他镜头都不好,包括全幅的蔡司24-70F4(确实比较软,特别是长焦端)、半幅的蔡司16-70F4等,索尼自己的镜头更是一塌糊涂了,楼主要求推荐性价比高的镜头,索尼无反基本没有。
从目前玩索尼无反人士的看,基本使用转接环配置镜头,目前索尼无反比较好的转接环只有两个,一个是索尼转适马镜头的适马MC-11转接环,可以转接适马的镜头,效果很好,对焦的、追焦的能力,包括索尼的眼控对焦度不受影响,这是目前最好的转接环。适马MC-11也有索尼转接佳能口的,但效果不好,追焦很慢,不推荐;另一个是索尼转接佳能镜头的Metabones四代环,效果也很好,但在上比适马MC-11转接环弱一些。其他的转接环都不好,不推荐。
5、推荐意见:推荐索尼A7RM2机身+适马MC-11转接环+适马35F1.4ART镜头,具有全幅配置中最经济、最便携、画质不妥协的特点,如果追求原厂原镜,性价比高一点的是索尼A7RM2机身+蔡司Batis25F2镜头,不在乎预算的则A7RM2机身+蔡司35F1.4镜头。不太建议使用变焦镜头,如果一定要用变焦头,则推荐A7RM2机身+索尼24-70F2.8GM镜头。